我們用“不幸”來形容3000人喪生的事實
更新時間:2012-07-04 18:18:48 來源:未知 點擊數:
” 次日,家人確認這位剛做媽媽的女子已經身亡。
所幸的是,她的孩子之前因為早產,一直在醫院暖箱中沒有回家,逃過一劫。
生命代價敦促我們,無論存在多大技術瓶頸,這個“人命關天”的安全命題也必須馬上提上議事日程。
要克服高層火災的救援瓶頸,歸根到底還是集中在兩方面:一是救人,二是自救。
在現場目擊全程的《環球時報》攝影記者蔡賢敏稱,有些在腳手架上等待救援的人,“云梯怎么夠也夠不著,一陣大火過后,除了一陣濃煙,什么都沒留下?!?br />
據上海市公安、消防等部門公開發布信息,下午2點15分許,警方接報教師公寓大樓外墻腳手架起火,公安民警、消防隊員迅速趕往現場救援。然而,因設備受限,此時在附近救援的消防車,噴射出的水柱最多只能到達大樓10層左右的位置。
更多的消防車停在失火公寓大樓外的幾條馬路上,通過云梯架高消防水龍施救。事實上,由于小區另一頭煙霧濃重,消防隊員只能從常德路999弄的出入口進出,但就是這個唯一的出入口上方正好有一個彩鋼板的頂棚,且高度較低。
次日凌晨,詩人沈浩波有感于這次高樓大火,在微博(http://t.sina.com.cn)上留下了一首詩:死在高高的樓上,死在家中,死在陽光與火焰交織的半空,死在明知將死的最后一絲僥幸中,死在灰燼中,死,連余溫都是絕望的……
唯有站在敬畏生命的角度,直面這次火災造成的深痛代價,通過提前預防、升級救援設施和提升居民自救能力,才能體系化地構筑起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的綠色防火墻,終結高樓大火的“先天之痛”。這,也是社會公共安全的起碼要求。
出了高壓水槍、云梯、滅火直升機等外部滅火設備的升級,如何讓個體的防火意識、自救能力能夠在各種公共教育體系中充足起來?在事發現場,記者看到,各種自救知識并未普及到個人。不少外面的人電話給受困者指示,“打濕毛巾,走消防通道?!?/p> 這棟燃成火炬的大樓,不只是居于這所高樓中的人們的傷痛,它更是我們這個高樓時代的傷痛。上海消防部門救援速度和力度值得肯定,但更凸顯了高樓消防救援的先天不足。
事發當晚,在靜安區第二青少年業余體育學校的安置點,904室的女住戶在做筆錄時反復地抱怨,施工過程中經常擦出火星,施工隊員的煙頭扔得到處都是,“每次勸阻都不聽”?! ≡诿\轉折的當口,不少人選擇了窗口的腳手架,作為自己逃生的最后機會。10樓的孫姓女業主在安全撤出后,隨口說出了“與其燒死,不如跳死”,這句話因其悲壯的幽默在現場被傳頌一時。
當日下午,那些攀附在腳手架上的市民們絕望、無奈和恐懼的表情,刺痛了我們的心。在這個寒夜里,繁華背后的真實裸露,感同身受的人性流露,讓人心久久難以平靜。令朱鐘炎這個建筑設計師感到遺憾的是,“我們熱衷于造樓,那些人本主義的防范措施,卻都被忽視了?!?br />
此外,存在的一些技術問題也難以回避。朱鐘炎教授指出,高層建筑消防救援雖然無法完全借助外力,更多是需要依靠大樓內部的消防系統來解決,“對高層建筑應有法律層面的的約束,這些建筑必須經過嚴格的消防檢驗,在設計層面上,也應保證外墻必須安裝用于救火的腳手架。除此之外,消防員用的衣服要能夠絕對防火。高層建筑的防火應是設計、管理和立法方面的約束,絕不僅是一個建筑問題?!?/p> 朱鐘炎教授在采訪中稱,“據我了解,電焊引起了太多的火災,每次都不重視。電焊工是要有專業知識和上崗證書的。施工有問題,主要還是監管不到位?!薄 ∵B余溫都是絕望的
趕到現場的消防人員稱,整個大樓幾乎每一層每一戶都有明火,每一戶都在燃燒,這樣的場景,他們也感到震驚。這樣的立體燃燒狀態,對消防人員來說,無論彩鋼板活動房造價是內攻還是外攻,都非常有難度。面對高層建筑的火災隱患,我們究竟研制出了什么,或者引進了什么實用的技術?朱鐘炎介紹說:“國外的高層建筑陽臺上都會安裝逃生設備,陽臺上開個孔,放著逃生梯,火災時可以垂到下一層。日本的很多高樓有一面都會有標有紅色三角形的消防用窗,周圍不允許封閉,火災時方便消防員破窗而入?!?/p>
這場高樓大火讓人知道,原來高壓水槍和消防云梯高度是極其有限的,只能覆蓋到四五十米的高度,只有北京、上海等極少數的城市裝配有極少數量的高度可達90米的高壓水槍和消防云梯?! 〖词褂袊绤柕姆珊椭贫?,即使有“疏而不漏”的責任追究機制,人禍仍然是任何一個時代都不可完全避免的。
16時左右,常德路999弄附近工地的一扇大門被打開,隨后數輛消防車通過這扇大門迅速到達失火公寓樓下,90米云梯架設到現場,四五條云梯同時從膠州路、昌平路等方向出水,壓制越燒越旺的火苗。3架警用直升機出現在現場上空。
膠州路大火當日,3架警用直升機于16時左右飛抵著火大樓的頂部,準備索降救援被困在樓頂的居民。然而,這個希望落空了,10分鐘后,警用直升機飛離頂樓,因為樓頂的煙霧太大、索降艱難被迫放棄?!?/p> 對于大部分地方的人來說,一旦高樓發生大火,居于20層左右及以上的人們,恐怕除了聽天由命,再無他法。而直升機,姑且不說有幾個城市能夠擁有,即便擁有了,在滾滾濃煙面前,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?那些被忽視的
據救援人員估計,大樓內部的溫度甚至高達幾百攝氏度左右?!拔覀兡芸吹揭恍┍焕Ь用竦纳碛半[約在窗口出現,大家都想沖進去,但是溫度實在太高、煙氣太重,很多人沖進去,又被高溫和濃煙給逼出來?!薄 」舶踩录袀€著名的海恩法則——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,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。其實生命安全事件何嘗不是如此?這是一個高樓時代,一旦發生火災,后果不堪設想。
愿逝者安息,生者堅強。雖然,沒人愿意看到這句話見之于世——因為每一次的禱告都代表著一無錫彩鋼板活動房些同胞離我們而去。當大火燃燒成一地灰燼,我們才發現大火不僅燒蝕了生命,還燒出了漏洞。她的堂姐讓她用水把毛巾打濕,捂著鼻子。一個小時后,她的電話再也無法接通了。當天晚上,家人兵分幾路,去各個醫院查看傷員名單。不過,家人收獲的除了失望,還是失望、失望。
這是一點火星引發的血案。事發當晚6點,經常在附近拉生意的摩托車司機陳生站在膠州路常德路路口,向圍觀的群眾反復講述他看到的經過,大概1點45分左右,這棟28棟大樓的中層出現了火光和煙霧,“原以為燒個一兩層就完了?!?/p>
在城市形象和土地價值的雙重推動下,一場高樓暗戰在大大小小的城市遍地開花。根據公安部消防局供給的數據,目前我國共有高層建筑近10萬幢,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筑1154幢。超高層建筑,儼然成為國際大都市的象征。
“樓已燒穿”——11月15日,這是韓寒對膠州路728號住宅樓火災情況的現場描述。“9·11”事件當天,我們用“不幸”來形容3000人喪生的事實,但我們更要用“奇跡”去形容1.8萬人在兩小時內成功地從兩幢110層高的大樓里疏散的壯舉。美國人之所以能夠創造奇跡,是因為人人掌握了“生命安全101”(美國國家消防協會制定的《建筑物、構筑物火災生命安全保障規范》,共101條),可我們的“生命安全101”在哪里呢?
不過,這位被輕微燒傷幸運女業主顯然是被上帝親吻過的人。不少居民的手腳被管道的金屬表面烤成焦黑,已經看不到完整的皮膚,也有人從腳手架上永遠消失了?! ∪欢?,他不得不面對一個更堅硬的事實——4個小時后,整棟樓都燒光了。四處飄散的燃燒碎片穿過6級的東北風,火勢向上向下同時擴散。整個大樓在短時間內就像一個大煙囪一樣形成了立體燃燒。 目擊者稱,“這些消防車對高樓依然一籌莫展,屋頂和腳手架上都有人求救。消防員救下來幾人,屋頂上的人群后來不知所蹤?!?br />這棟樓正在進行“節能改造工程”,施工方為上海靜安區建設總公司,“去年到現在,外立面換了一次,這次改動約從10月中旬開始,政府要為每家住戶義務安裝泡沫保暖層,還需要敲掉所有住戶的門窗,統一安裝更厚的、更安全的門窗?!?/p>
因此,唯有站在敬畏生命的角度,直面這次火災造成的深痛代價,通過提前預防、升級救援設施和提升居民自救能力,才能體系化地構筑起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的綠色防火墻,終結高樓大火的“先天之痛”。這,也是社會公共安全的起碼要求。
當煙氣與烈火從大樓底部逐漸蔓延時,居民們用所能想到的一切方法逃生。逃生的知識、準確的判斷與堅強的意志,成為他們得以幸存的重要原因。一條濕毛巾、一雙援手,也許就能拯救一個生命。 當天,幾乎所有的圍觀群眾都認為——圍繞一圈的鐵制腳手架、綠色的塑料罩網、泡沫、聚氨酯以及木板才是最重要的原因。它將整棟樓圍著烤了一圈,導致幾乎每間房間都被點燃燒穿。11月16日10時30分,一位身著白色上裝中年女性,捧著一束白菊花,來到膠州路728號的起火大樓,為在火災中遇難的逝者獻花。隨后,該市民默默離去,這也是火災現場收到的第一束悼念鮮花。
事發當晚,在靜安區第二青少年業余體育學校一樓的安置大廳中,膠州教師公寓2604室業主陸小姐的親人們抱在一起無聲地抽泣——這位在金茂大廈上班的35歲的職業女性因為在家坐月子,當日下午被困在那幢火炬中,當日下午3點多,她給外面的親人打了最后一通電話,“你救救我”。
2004年,上海市消防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坦陳,“由于歷史欠賬,導致本市公共消防站、消防水源等公共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,火災防控的能力還很脆弱。比如,上海目前還有相當數量的老式建筑,這些建筑耐火等級低、缺乏應有的消防設施,火災隱患整改難度大;還有一些老城區建筑密度大、通道狹窄,消防車輛通行困難,一旦發生火災,撲救工作極為艱難?!?/p> 11月15日晚上,在事發現場,一個目擊者有感于喪生的悲戚,對《新民周刊》記者稱:“只要走出那棟樓,就是天堂與煉獄的距離?!?/p> 次日,上?!?1.15”特別重大火災事故被初步認定為重大責任事故。事故原因是由無證電焊工違章操作引起的,8名犯罪嫌疑人已經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。
“生命安全101”在哪里 每一個見過那沖天烈焰場景的人,難免會心生恐懼,然后會無力地問上一句:我家所在的高樓會不會也像這樣著火?彩鋼板隔墻萬一著火了,什么又是我逃生的依仗?
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朱鐘炎教授在接受《新民周刊》記者采訪時稱,在英法美等國家,社區居民和高層建筑里的人每年都會舉行都要接受“逃生”培訓和消防演習,并從制度上保證公眾參與,“目前,我國還缺少制度保障、缺乏公眾參與的機會”。
居民介紹,節能改造主要是在原有的瓷磚墻面上削去一層,鋪上泡沫和聚氨酯等保溫材料,再涂上一層涂料。膠州路718弄2號樓住戶董先生說,9月中旬開始,區政府就對膠州路728號和718弄2號、常德路999號這三幢樓進行外墻維護,據了解該項工程共花費3500萬元。
實際上,隨著高樓增多,高層建筑防火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,都早已進入公共安全視野,美國9·11事件更是加深了反思力度??墒且驗楦邩秦Q向通道的“煙囪效應”以及高空氣流作用,大火在高層建筑很容易迅速蔓延。加之不合理的高層設計,一旦引發火災,火勢將難以控制。而高層逃生所需時間較長,一般救援云梯高度不足、直升機救援限制條件較多等,搶救高層建筑受困者,確實存在很多先天不利因素。
事發當晚,在靜安區中心醫院,2403室李姓女業主的外婆泣不成聲。 當天,這位女業主正好調休在家, 當這位外婆聽說著火后給她電話時,外孫女在電話那頭卻說:“開不了門,我出不去了?!敝蟊阋粲嵢珶o。